驻槟城总领事鲁世巍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《百年脱贫梦圆 一个民族不少》
2021-06-25 18:46

  2021年6月24日、25日,驻槟城总领事鲁世巍在马来西亚《南洋商报》连载发表署名文章《百年脱贫梦圆 一个民族不少》。全文如下:

 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。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与全国一道,分享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,共同摆脱贫困,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

  据统计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年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9.07亿元增加到13797.58亿元,增长了353倍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45元。西藏自治区2020年生产总值由1951年1.29亿元增加到1902.74亿元,增长了321.5倍。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1.74万亿元,是自治区成立时的600多倍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。广西壮族自治区2020年生产总值达2.22万亿元,是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24.52亿元的897倍。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3921亿元,相比1949年的1.13亿元,增长了3470倍。

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脱贫攻坚也取得重大成果。据统计,2012年,内蒙古自治区、广西壮族自治区、西藏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、云南、青海八省区(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)贫困人口尚有3121万,贫困发生率为20.8%。目前现行标准下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。2016年至2020年,民族八省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4203元增长到10770元,增幅达156%。2020年底,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,基诺族、德昂族、独龙族等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。第三方评估显示,民族八省区民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都在94%以上。

  中国减贫实践表明,困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,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,靠的是举国同心协力的制度优势,靠的是精准扶贫方略,靠的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。

  一以贯之予以政策倾斜支持。少数民族地区和民众始终是中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、重点群体。1986年首次确定的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,民族自治地方有141个;1994年《八七扶贫攻坚计划》,在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57个;2001年开始实施的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》,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。本世纪以来,受到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县为341个,占少数民族地区县(旗、市)总数的53.5%。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、兴边富民行动等专项规划,在金融、土地、人才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等方面,给予集中支持。在脱贫攻坚的8年间,中国政府对民族八省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3000亿元,占全国45%。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面,民族八省区占全国的39%。2016年以来,民族八省区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10万户,易地搬迁400万人。

 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。中国实施先富帮后富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举措。从1996年开始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,经过几次调整,共有东部9个省份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省份,实现了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。目前,全国共有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,17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,北京对口支援内蒙古,广东对口支援广西,福建对口支援宁夏。据统计,19个对口支援新疆省市,已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66.77亿元以上,实施援疆项目8540个。对口支援西藏的17个省市,1994年至2020年,共支援西藏建设项目6330个,总投资527亿元,并选派9682名优秀干部援藏。2015年至2020年,东部9个省份共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,互派干部和技术人员13.1万人次,超过2.2万家东部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.1万亿元。

  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扶贫。面对各民族地区发展存在基础、条件、成本、水平等诸多差异,中国政府实行差别化扶持措施,提高扶贫的精准性。针对全国28个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,推进整村整族精准脱贫,分期分批推进贫困村退出、贫困人口脱贫。针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、生态环境脆弱、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的民族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实施易地扶贫搬迁。针对边境深度贫困地区,采取特殊扶持政策,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,实施就地就近脱贫。针对地域类型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扶贫策略,发挥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。

  发挥民族地区主体作用。民族地区各级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将其作为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。通过制定本区域地方发展规划,建立完善民族地区减贫制度体系。通过整合发改、住建、交通、民政、教育、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,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。通过统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,使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人之间形成合作机制。同时,民族地区脱贫致富,离不开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。通过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,调动广大贫困民众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不断提升民族地区贫困群体自我发展、脱贫致富的能力,使贫困民众不仅成为扶贫的受益者,也成为发展的贡献者。

  中国及民族地区减贫实践,为世界多民族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借鉴。中国愿与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,携手共建没有贫困、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推荐给朋友: